【缅甸使徒 - 耶德逊的生命传记】
#03.从耶德逊的宣教人生得着的四个属灵功课
作者:巴柝声 | 2021-08-08
三 周前,我和大家分享了宣教士耶德逊所得着的不同寻常的宣教呼召,上周我们又看了他优秀的妻子安的生命见证。在这一周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从耶德逊生命中得着的四个属灵功课。这些功课不仅仅是历史事实,无论我们是亲自去海外宣教,还是差遣宣教士,都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所有的跨文化宣教工作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钦佩耶德逊作为缅甸宣教士所获得的成功,因着他在缅甸的辛勤服事,导致了缅甸语圣经的诞生、建立了一百间教会,使当地超过八千名缅甸人信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仔细研究导致这些属灵突破的原因。他的生命所描绘的画布可能比我们的大,但是他的生命图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对所有跨文化宣教工作,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
“耶德逊一家不断面临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他们的三个孩子都死在了缅甸。” “当1824年英缅战争爆发时,缅甸国王几乎监禁了所有的西方人,
认为他们是英国政府派来的间谍。这其中就包括耶德逊。他在两个不同的监狱中度过了十九个月,其中一个监狱是由被定罪的杀人犯监督的,他们以担任狱卒为交换条件而免于死刑!”。许多囚犯死于狱中,但安的奉献使耶德逊的生命仍旧存留。她求助于各种方式,不断寻找机会为丈夫求告、甚至贿赂关押监督,以便能够为她被监禁的丈夫提供食物”。耶德逊有时在狱中被倒吊起来,只有头和肩膀能接触到地面。今日苦难虽然没有那么的深重,但对于那些想把福音传到地极,给不为人知的人群带来福音的人来说,是经常面对的代价。
第二,
"耶德逊对安的离世感到非常悲痛,这份伤痛使他退缩到隐居之中。在失去安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无法自拔。随后他越来越进入隐居状态,最后在丛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将其命名为 “归隐小屋"。耶德逊在丛林中生活了40天,除了极少的米饭口粮外,几乎没有其他食物。他也挖了自己的坟墓,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死亡。丛林里有老虎出没,许多当地人都担心他会被吃掉。当他从自我放逐中安全返回时,每个人都对他能活下来感到惊讶"。宣教士服务的高成本、孤独和寂寞是非常真实的。宣教士是面临不寻常挑战的普通人。派出宣教士的教会需要理解这一点,并在强烈的祷告中支持他们。
第三,
在那段他曾希望死去的黑暗时期之后,"他欣然享受了十年的宣教成果,特别是在克伦族人中所结下的福音果子......他经常独自划着独木舟,沿着萨尔温江进入老虎出没的丛林,向北部的克伦族人传福音。" 无论宣教士所得呼召的确切性质是什么,它必须包含一种类似的激情,迫切为基督赢得失丧的灵魂。
第四,
他在缅甸传福音后第一个信主的人是在一八一九年受洗的。到一八二二年,有了十八个信徒。请不要忘记他是在一八一二年离开美国前往缅甸。这意味着,前十年的工作,只产生了不到二十名信徒。同样地,他为将整本《圣经》翻译成缅甸语这一终生目标不懈努力。当他在一八三四年终于完成这项工作时,他已经为之付出了二十四年的努力。缅甸语圣经于一八三五年印刷出版”。
下 面的史料描述,展现了耶德逊耐性等候神做工时间的生命特性。他不愿匆忙作出决定,而愿意等待主的时机。 “早期门徒之一是吴瑞昂,他是一群对佛教不满的当地知识份子的老师和领袖。这群知识份子在那时候因着耶德逊的宣教工作,被新的信仰所吸引。经过考虑,吴瑞昂向耶德逊保证,他已经准备好相信神、相信耶稣基督和赎罪的道理了。耶德逊没有因此就立即欢迎他加入这个信仰行列,而是进一步问他,问他是否相信在《马太福音》中读到的,关于神的独生爱子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说法。吴瑞昂摇摇头说:‘啊你说到点上了。我相信祂遭受了死亡,但我不能相信祂在十字架上遭受了可耻的死亡。’ 不久之后,他回来告诉耶德逊:‘我之前一直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是神的话语....。我现在相信基督的受难,因为这清楚记载在圣经中"。耶德逊因着耐心等候,不仓促让人接受福音,使在基督里的真实,成型在吴瑞昂的生命之中。
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失去亲人的痛苦,对即将到来的福音收获的漫长等待。这一切让我们看到,福音在缅甸的成功,是以很高的代价赢得的。今天的跨文化宣教工作和当年耶德逊在缅甸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和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任何区别。这种代价值得付出吗?从永恒的角度来看缅甸人和其他的万国万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付出的生命代价。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欢迎于下方评论区留言喔!!
【缅甸使徒 - 耶德逊的生命传记】
#03.从耶德逊的宣教人生得着的四个属灵功课
作者:巴柝声 | 2021-08-08
三 周前,我和大家分享了宣教士耶德逊所得着的不同寻常的宣教呼召,上周我们又看了他优秀的妻子安的生命见证。在这一周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从耶德逊生命中得着的四个属灵功课。这些功课不仅仅是历史事实,无论我们是亲自去海外宣教,还是差遣宣教士,都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所有的跨文化宣教工作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钦佩耶德逊作为缅甸宣教士所获得的成功,因着他在缅甸的辛勤服事,导致了缅甸语圣经的诞生、建立了一百间教会,使当地超过八千名缅甸人信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仔细研究导致这些属灵突破的原因。他的生命所描绘的画布可能比我们的大,但是他的生命图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对所有跨文化宣教工作,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
“耶德逊一家不断面临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胁。他们的三个孩子都死在了缅甸。” “当1824年英缅战争爆发时,缅甸国王几乎监禁了所有的西方人,
认为他们是英国政府派来的间谍。这其中就包括耶德逊。他在两个不同的监狱中度过了十九个月,其中一个监狱是由被定罪的杀人犯监督的,他们以担任狱卒为交换条件而免于死刑!”。许多囚犯死于狱中,但安的奉献使耶德逊的生命仍旧存留。她求助于各种方式,不断寻找机会为丈夫求告、甚至贿赂关押监督,以便能够为她被监禁的丈夫提供食物”。耶德逊有时在狱中被倒吊起来,只有头和肩膀能接触到地面。今日苦难虽然没有那么的深重,但对于那些想把福音传到地极,给不为人知的人群带来福音的人来说,是经常面对的代价。
第二,
"耶德逊对安的离世感到非常悲痛,这份伤痛使他退缩到隐居之中。在失去安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他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无法自拔。随后他越来越进入隐居状态,最后在丛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将其命名为 “归隐小屋"。耶德逊在丛林中生活了40天,除了极少的米饭口粮外,几乎没有其他食物。他也挖了自己的坟墓,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死亡。丛林里有老虎出没,许多当地人都担心他会被吃掉。当他从自我放逐中安全返回时,每个人都对他能活下来感到惊讶"。宣教士服务的高成本、孤独和寂寞是非常真实的。宣教士是面临不寻常挑战的普通人。派出宣教士的教会需要理解这一点,并在强烈的祷告中支持他们。
第三,
在那段他曾希望死去的黑暗时期之后,"他欣然享受了十年的宣教成果,特别是在克伦族人中所结下的福音果子......他经常独自划着独木舟,沿着萨尔温江进入老虎出没的丛林,向北部的克伦族人传福音。" 无论宣教士所得呼召的确切性质是什么,它必须包含一种类似的激情,迫切为基督赢得失丧的灵魂。
第四,
他在缅甸传福音后第一个信主的人是在一八一九年受洗的。到一八二二年,有了十八个信徒。请不要忘记他是在一八一二年离开美国前往缅甸。这意味着,前十年的工作,只产生了不到二十名信徒。同样地,他为将整本《圣经》翻译成缅甸语这一终生目标不懈努力。当他在一八三四年终于完成这项工作时,他已经为之付出了二十四年的努力。缅甸语圣经于一八三五年印刷出版”。
下 面的史料描述,展现了耶德逊耐性等候神做工时间的生命特性。他不愿匆忙作出决定,而愿意等待主的时机。 “早期门徒之一是吴瑞昂,他是一群对佛教不满的当地知识份子的老师和领袖。这群知识份子在那时候因着耶德逊的宣教工作,被新的信仰所吸引。经过考虑,吴瑞昂向耶德逊保证,他已经准备好相信神、相信耶稣基督和赎罪的道理了。耶德逊没有因此就立即欢迎他加入这个信仰行列,而是进一步问他,问他是否相信在《马太福音》中读到的,关于神的独生爱子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说法。吴瑞昂摇摇头说:‘啊你说到点上了。我相信祂遭受了死亡,但我不能相信祂在十字架上遭受了可耻的死亡。’ 不久之后,他回来告诉耶德逊:‘我之前一直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是神的话语....。我现在相信基督的受难,因为这清楚记载在圣经中"。耶德逊因着耐心等候,不仓促让人接受福音,使在基督里的真实,成型在吴瑞昂的生命之中。
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失去亲人的痛苦,对即将到来的福音收获的漫长等待。这一切让我们看到,福音在缅甸的成功,是以很高的代价赢得的。今天的跨文化宣教工作和当年耶德逊在缅甸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和不同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任何区别。这种代价值得付出吗?从永恒的角度来看缅甸人和其他的万国万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付出的生命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