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群岛宣教士-约翰·帕顿的故事】
#02.约翰·帕顿的父亲
作者:巴柝声 | 2021-07-04
约 翰·帕顿 (John Paton,1824-1907)是一位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杰出宣教士,在我深入研究他的一生时,有一个细节特别令我印象深刻,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他早年在苏格兰的生活极为简朴。他与父母及另外十个兄弟姐妹(四个弟弟、六个妹妹)一起住在一间简陋的农舍里——他是长子。农舍一共有三个房间, 前屋既是卧室、又是厨房和客厅, 后屋则是他父亲织袜子的工作坊。中间的小房间是一个壁橱、又是厨房和客厅, 后屋则是他父亲织袜子的工作坊。中间的小房间是一个壁橱,则是父亲的教学室。」
我实在难以想像今天还有人能过那样的生活!约翰·帕顿的父母,詹姆斯和珍妮特·帕顿,以及11个孩子,基本上都挤在同一个房间里吃饭、睡觉。第二间房,也是家庭收入的来源的制袜工坊,想必空间非常有限。除了约翰和他的父亲外,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参与其中的工作。 「约翰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他父亲的袜子制作, 每天工作14个小时,操作父亲作坊里六台织袜机中的一台『长袜架』」。然而,真正令人敬佩的是第三间房。人们可能以为会用来当作睡觉的休息之所。但它的主要用途,竟是约翰的父亲每天三次祷告和灵修的家庭聚会室。
父亲的生命对约翰·帕顿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几年后,帕顿领受上帝的呼召,要到海外宣教,因此他必须搬到格拉斯哥。这意味着他必须先括步行40英里到基尔马诺克(Kilmarnock),然后再搭火车到格拉斯哥。帕顿的父亲为儿子离别送行,陪他走完了步行旅程的前六英里。 约翰·帕顿在晚年时,记下了这段和他父亲离别时的步行:
「我亲爱的父亲与我一起走了最初六英里的路。在离别的路上,父亲的劝告、眼泪和天籁般的对话,仿佛昨日才发生,鲜活的印在我的心中。每当回忆将我悄悄带到当时的情景时,我的眼泪就像现在一样,在我的脸庞上恣意流淌。 当我和父亲的目光相遇时,他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所有的言语都是多余的!父亲沉默了一分钟、握紧我的手,然后郑重地对我说: 『我儿啊,愿上帝祝福你!愿你父亲的神使你昌盛、亨通,保守你远离一切邪恶!』说完这些话他就哽咽了,嘴唇不停地颤动,默默地祷告。我们含泪拥抱,然后道别,我尽可能的快跑离开。当我走到转角处,知道他将看不见我时,我回头一望,看到他依然站在原地,脱帽注视着我离开的方向。」
为了继续赶路,我立下誓言:「靠着神的帮助,我要活出一个不让如此父母伤心、蒙羞的生命。我往后人生中,我父亲在我们分开时那一刻的身影,经常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好像不过是一小时前才发生的事一样。尤其是在我年轻时、受到许多诱惑时,他那离别时的身影如同守护天使一般提醒着我。不是出于自以为义,而是深深的感激,让我在此作见证,那一幕的记忆不仅帮助我远离社会流行的的罪恶,也激励了我在所有学习上努力不懈,使我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在我身为基督徒的所有职责中,可以忠心地效法父亲所留下的光辉榜样。 」
我 们今天处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我们实在值得停下脚步,思考帕顿的父亲对他生命的巨大影响。同样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帕顿的父亲没有那样敬虔的生活方式、没有那样热切地祷告,帕顿是否还会成为一位如此有果效、改变许多人的生命,并激励许多人带着耶稣基督福音的好消息投身宣教的跨文化宣教士?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尽管帕顿的父亲在与儿子离别时充满不舍与泪水,这位父亲仍然坚定地鼓励他走上宣教之路。这份鼓励,也成为帕顿的余生中,一直激励着他保持敬虔和顺服的生命态度。在这个世代中,这样的榜样对我们——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们——都是极深刻且发人深省的挑战。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欢迎于下方评论区留言喔!!
【南太平洋群岛宣教士-约翰·帕顿的故事】
#02.约翰·帕顿的父亲
作者:巴柝声 | 2021-07-04
约 翰·帕顿 (John Paton,1824-1907)是一位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杰出宣教士,在我深入研究他的一生时,有一个细节特别令我印象深刻,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他早年在苏格兰的生活极为简朴。他与父母及另外十个兄弟姐妹(四个弟弟、六个妹妹)一起住在一间简陋的农舍里——他是长子。农舍一共有三个房间, 前屋既是卧室、又是厨房和客厅, 后屋则是他父亲织袜子的工作坊。中间的小房间是一个壁橱、又是厨房和客厅, 后屋则是他父亲织袜子的工作坊。中间的小房间是一个壁橱,则是父亲的教学室。」
我实在难以想像今天还有人能过那样的生活!约翰·帕顿的父母,詹姆斯和珍妮特·帕顿,以及11个孩子,基本上都挤在同一个房间里吃饭、睡觉。第二间房,也是家庭收入的来源的制袜工坊,想必空间非常有限。除了约翰和他的父亲外,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参与其中的工作。 「约翰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他父亲的袜子制作, 每天工作14个小时,操作父亲作坊里六台织袜机中的一台『长袜架』」。然而,真正令人敬佩的是第三间房。人们可能以为会用来当作睡觉的休息之所。但它的主要用途,竟是约翰的父亲每天三次祷告和灵修的家庭聚会室。
父亲的生命对约翰·帕顿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几年后,帕顿领受上帝的呼召,要到海外宣教,因此他必须搬到格拉斯哥。这意味着他必须先括步行40英里到基尔马诺克(Kilmarnock),然后再搭火车到格拉斯哥。帕顿的父亲为儿子离别送行,陪他走完了步行旅程的前六英里。 约翰·帕顿在晚年时,记下了这段和他父亲离别时的步行:
「我亲爱的父亲与我一起走了最初六英里的路。在离别的路上,父亲的劝告、眼泪和天籁般的对话,仿佛昨日才发生,鲜活的印在我的心中。每当回忆将我悄悄带到当时的情景时,我的眼泪就像现在一样,在我的脸庞上恣意流淌。 当我和父亲的目光相遇时,他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所有的言语都是多余的!父亲沉默了一分钟、握紧我的手,然后郑重地对我说: 『我儿啊,愿上帝祝福你!愿你父亲的神使你昌盛、亨通,保守你远离一切邪恶!』说完这些话他就哽咽了,嘴唇不停地颤动,默默地祷告。我们含泪拥抱,然后道别,我尽可能的快跑离开。当我走到转角处,知道他将看不见我时,我回头一望,看到他依然站在原地,脱帽注视着我离开的方向。」
为了继续赶路,我立下誓言:「靠着神的帮助,我要活出一个不让如此父母伤心、蒙羞的生命。我往后人生中,我父亲在我们分开时那一刻的身影,经常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好像不过是一小时前才发生的事一样。尤其是在我年轻时、受到许多诱惑时,他那离别时的身影如同守护天使一般提醒着我。不是出于自以为义,而是深深的感激,让我在此作见证,那一幕的记忆不仅帮助我远离社会流行的的罪恶,也激励了我在所有学习上努力不懈,使我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在我身为基督徒的所有职责中,可以忠心地效法父亲所留下的光辉榜样。 」
我 们今天处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我们实在值得停下脚步,思考帕顿的父亲对他生命的巨大影响。同样值得深思的是,如果帕顿的父亲没有那样敬虔的生活方式、没有那样热切地祷告,帕顿是否还会成为一位如此有果效、改变许多人的生命,并激励许多人带着耶稣基督福音的好消息投身宣教的跨文化宣教士?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尽管帕顿的父亲在与儿子离别时充满不舍与泪水,这位父亲仍然坚定地鼓励他走上宣教之路。这份鼓励,也成为帕顿的余生中,一直激励着他保持敬虔和顺服的生命态度。在这个世代中,这样的榜样对我们——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们——都是极深刻且发人深省的挑战。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