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文库 » 巴柝声专栏 » 【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02. 另一个看见

【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02. 另一个看见

文:巴柝声 | 2022-04-09

_____ 摘要 _____

威廉.克理在教育、翻译、写作、出版以及社会改革方面留下深远影响,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得不经历一波波的挫折和属灵争战。即使到了今天,宣教士的生活依然如此——隐藏着激烈的属灵争战。因此,这就是为什么祷告勇士和宣教士关怀的支持者与代祷者们,对宣教士的成功--或失败--有如此大的影响。

【不大可能却发生了的重大影响】

#02.另一个看见

作者:巴柝声 | 2021-05-30

 

Another Side

 

周我写了一篇关于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1834)的文章。不过,由于篇幅有限,有一个关于他生命的重要教训我未能提及,这也是每一位宣教士(以及那些透过祷告与关怀支持他们的人)都应该认真看待的课题。

 

如同上周所说,克理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宣教士——他对印度社会以及当时和后来的基督教宣教运动都有深远而广泛的贡献。他不仅是翻译家、社会改革者,也是一位文化人类学者,创办了塞兰坡学院与塞兰坡大学,这是印度第一所具有颁发学位资格的大学。 《亚洲学会》(The Asiatic Society)曾赞誉他「在向欧洲介绍印度文学宝藏方面贡献卓著,对于印度的科学、自然历史与植物学有着广博知识,且在各个领域皆有实用性的贡献」。

 

他将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译为英文,并将《圣经》翻译为孟加拉语、奥里亚语、阿萨姆语、马拉地语、印地语与梵语。他年轻时学会了拉丁文与希腊文,后来又自学了希伯来文、义大利文、荷兰文与法文。

 

 

而,尽管克理成就非凡,若深入了解他的生命,我们会发现另一个面向——这也是任何有果效的宣教士都难以避免的——属灵争战。简而言之,克理总是在属灵战场的前线。每一位有效的宣教士,都会面对来自魔鬼的敌对与搅扰,魔鬼要么想让宣教士离开工场,要么至少想让他们失去果效、丧失行动能力。从克理的生命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至少三个主要的属灵争战领域:

 

1. 家庭
克理的第一任妻子桃乐丝(Dorothy Carey)在抵达印度不久便精神崩溃,且从未康复。他的同工约翰-马什曼(John Marshman)写道,克理在隔壁房间埋头翻译与研究,而妻子则「经常情绪失控,陷入极度激动的状态」。许多朋友和同事曾劝他将妻子送入精神病院,但他拒绝,坚持让她留在家中,并承担起将她留在家里的责任,尽管孩子们会被她的暴怒所影响。桃乐丝-凯里于1807年离世。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批评克理未尽父职:「克理在家庭生活上的表现,严重损害了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他在世时就有人质疑他对家庭的漠视。」家庭,是宣教士经常遭遇激烈属灵争战——甚至失败——的领域。

 

2. 对他事工的攻击
1812年3月11日,克理不在时,他的印刷厂发生大火。 「这场大火完全烧毁了建筑物、印刷机、以及许多他所翻译的圣经、梵文文学、语言字典等等珍贵的手稿,全数付之一炬。

然而,当他得知灾情时,并未显出一丝绝望与不耐,相反,他跪下来感谢上帝,感恩自己还有能力重新来过。据报道,他甚至表示:「正如第二次走同一段旅程的人会更熟悉路程一样,这些翻译工作的第二次也会比第一次更好。」结果也确实如此,他在晚年完成并改进了原先的成果。在克理的一生中,印刷并发行了用44种语言书写的全本或部分圣经。

 

3. 团队内部的关系
随着差会人数增加,老一辈的传教士们相继离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经验不足的人,差会内部的异议和怨恨也在增加。这些新宣教士中,有人拒绝接受原本的集体方式生活,其中一人甚至要求「立住房、馬廄与仆人」。这些分歧最终无法调和,克理只得正式脱离自己一手创办的宣教差会。新一代未能继承其核心价值观,如「集体生活、财务自立、以及培训本地传道人」等原则。

 

 

 

威廉.克理在教育、翻译、写作、出版以及社会改革方面留下深远影响,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得不在一波又一波的挫折和属灵争斗中战斗。即使到了今天,宣教士的生活依然如此——隐藏着激烈的属灵争战。因此,这就是为什么祷告勇士和宣教士关怀的支持者与代祷者们,对宣教士的成功--或失败--有如此大的影响。

 

 

资料来源:On This Day, Morgan. Choose Life, Guillebaud. Word For Today, 维基百科及其他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欢迎于下方评论区留言喔!!


创办人- 巴柝声Ross Paterson
阅读更多文章

Email: service@fieldpartner.org
跨文化网路宣教学院: https://fieldpartner-chinese.thinkific.com/

 

 

获取最新讯息

【不大可能却发生了的重大影响】

#02.另一个看见

作者:巴柝声 | 2021-05-30

 

Another Side

 

周我写了一篇关于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1834)的文章。不过,由于篇幅有限,有一个关于他生命的重要教训我未能提及,这也是每一位宣教士(以及那些透过祷告与关怀支持他们的人)都应该认真看待的课题。

 

如同上周所说,克理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宣教士——他对印度社会以及当时和后来的基督教宣教运动都有深远而广泛的贡献。他不仅是翻译家、社会改革者,也是一位文化人类学者,创办了塞兰坡学院与塞兰坡大学,这是印度第一所具有颁发学位资格的大学。 《亚洲学会》(The Asiatic Society)曾赞誉他「在向欧洲介绍印度文学宝藏方面贡献卓著,对于印度的科学、自然历史与植物学有着广博知识,且在各个领域皆有实用性的贡献」。

 

他将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译为英文,并将《圣经》翻译为孟加拉语、奥里亚语、阿萨姆语、马拉地语、印地语与梵语。他年轻时学会了拉丁文与希腊文,后来又自学了希伯来文、义大利文、荷兰文与法文。

 

 

而,尽管克理成就非凡,若深入了解他的生命,我们会发现另一个面向——这也是任何有果效的宣教士都难以避免的——属灵争战。简而言之,克理总是在属灵战场的前线。每一位有效的宣教士,都会面对来自魔鬼的敌对与搅扰,魔鬼要么想让宣教士离开工场,要么至少想让他们失去果效、丧失行动能力。从克理的生命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至少三个主要的属灵争战领域:

 

1. 家庭
克理的第一任妻子桃乐丝(Dorothy Carey)在抵达印度不久便精神崩溃,且从未康复。他的同工约翰-马什曼(John Marshman)写道,克理在隔壁房间埋头翻译与研究,而妻子则「经常情绪失控,陷入极度激动的状态」。许多朋友和同事曾劝他将妻子送入精神病院,但他拒绝,坚持让她留在家中,并承担起将她留在家里的责任,尽管孩子们会被她的暴怒所影响。桃乐丝-凯里于1807年离世。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批评克理未尽父职:「克理在家庭生活上的表现,严重损害了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他在世时就有人质疑他对家庭的漠视。」家庭,是宣教士经常遭遇激烈属灵争战——甚至失败——的领域。

 

2. 对他事工的攻击
1812年3月11日,克理不在时,他的印刷厂发生大火。 「这场大火完全烧毁了建筑物、印刷机、以及许多他所翻译的圣经、梵文文学、语言字典等等珍贵的手稿,全数付之一炬。

然而,当他得知灾情时,并未显出一丝绝望与不耐,相反,他跪下来感谢上帝,感恩自己还有能力重新来过。据报道,他甚至表示:「正如第二次走同一段旅程的人会更熟悉路程一样,这些翻译工作的第二次也会比第一次更好。」结果也确实如此,他在晚年完成并改进了原先的成果。在克理的一生中,印刷并发行了用44种语言书写的全本或部分圣经。

 

3. 团队内部的关系
随着差会人数增加,老一辈的传教士们相继离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经验不足的人,差会内部的异议和怨恨也在增加。这些新宣教士中,有人拒绝接受原本的集体方式生活,其中一人甚至要求「立住房、馬廄与仆人」。这些分歧最终无法调和,克理只得正式脱离自己一手创办的宣教差会。新一代未能继承其核心价值观,如「集体生活、财务自立、以及培训本地传道人」等原则。

 

 

 

威廉.克理在教育、翻译、写作、出版以及社会改革方面留下深远影响,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得不在一波又一波的挫折和属灵争斗中战斗。即使到了今天,宣教士的生活依然如此——隐藏着激烈的属灵争战。因此,这就是为什么祷告勇士和宣教士关怀的支持者与代祷者们,对宣教士的成功--或失败--有如此大的影响。

 

 

资料来源:On This Day, Morgan. Choose Life, Guillebaud. Word For Today, 维基百科及其他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

文章搜寻

No active "blog-sidebar" sidebar

Stay Up to Dat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发掘更多 相关资源

开始您的跨文化之旅

以下是一些可能对您有帮助的素材
媒体影音
精选文库
您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讯息吗?
欢迎写信与我们联系!
service@fieldpartner.org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